慎青

【屈原×宋玉】秋摇落

 

摇落深知宋玉悲,风流儒雅亦吾师。

——借子美的诗


       赶上初春。

  帘外细雨潺潺,树枝间缀着花苞,青草离离。泛着些微凉意的风儿,随着敞开的木门,飘入室内。

  一位青年走了进来。青年仙人似的,五官端正,长身玉立,兰草编织的佩带随风轻摆。即使戴斗笠,披蓑衣,也掩不住身上的清傲正直之气。

  这是宋玉第一次见屈子的印象。

  但当时日长久,宋玉发现自己这个老师,也有极可爱的一面。

  屈子平日便固执的厉害,在教导宋玉时,只会更固执,固执于每一个错处。

  可是每当宋玉有不解之处,屈子都会一边指责宋玉不认真,一边又很细心的讲解,末了还会让宋玉自己复述一遍,直至宋玉完全理解为止。

  宋玉喜欢屈子于课业上的执着,却有些倦了屈子于官场上的执着。太直率尖锐了,似一把永不会钝的刀,扎起人来痛入骨髓,不留半点情面。

  或许是因为这一点,屈子才被怀王流放。

  不过,宋玉又有些庆幸。屈子若不是此次被流放,又怎会遇见,与父亲闹矛盾而离家出走的自己。

  屈子再回郢都时,还是一贯的清傲直正,流放完全不能磨平他半分棱角。

  宋玉年龄渐长,学问也越发深,随之而来的,还有逐渐形成的观念。宋玉开始与屈子意见相左,从平常小事的几句辩驳,到一次激烈争吵。

  屈子赞赏介子推的忠心,割肉饲主的行为。

  宋玉则认为君主不仁,烧死了介子推母子二人,不值得为此割肉饲主。

  这事只是个导火索,宋玉真正讨厌的,是屈原的愚忠。两人吵了很久,都吵不出个结果。

  宋玉负气离开,本想不顾屈子,却还是忍不住回头一顾。

  屈子还是那个屈子,五官端正,长身玉立,幽兰织就的佩带随风轻摆。可原本端正整洁的衣摆,似乎因为争吵时的动作,有些凌乱了。不过依旧整洁,容不下一丝灰尘。

  没变,性子还是没变,不管境遇如何,宋玉心里一时五味杂陈。

  宋玉不爱和屈子辩驳了。是妥协了?可平常依旧有看不下去的地方。是忍气吞声?可宋玉也不觉得老师不好。

  日子随水逝,水逝心不改。

  屈子的行为,最终还是导致了二次流放。

  宋玉去送屈子时,屈子没有斥责君王的昏庸,也没有倾诉自己的委屈。只是难得的温柔细致,嘱咐宋玉好好照顾自己,似乎还将宋玉当做孩童看待。

  可宋玉不是孩童了,他有自己的意识,自己的行事风格。宋玉一面对屈子的关心嗤之以鼻,一面又为之动容。

  之后几年,宋玉的多部作品横空出世,受到君王赏识。官至大夫,得了云梦之田,一时名气大盛。

  反观屈子,一路流放至夏首、洞庭、陵阳等地,令人唏嘘不已。可屈子好似还不死心,一次次写着诗,一次次明忠心。

  老师,没用的,宋玉嘴里念着。

  王上,看看老师的忠心吧,宋玉心里念着。

  宋玉似乎在这几年沉淀下来,稳重了许多。他人都在向襄王进谗言,诋毁屈子时。宋玉还是忍不住,诉说屈子的好。

  可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宋玉的那几声话语,淹没在了泽地,匿了踪迹。

  宋玉冷眼看着时局,恶鸟野草盈于室,鸿鹄兰芷壅不通。

  楚,将亡矣。

  屈子是何等清醒之人,会看不到?会不知更好的选择?

  但屈子生于楚国,居于楚国,血脉与之缠绕 ,身躯与之成了习惯。他逃不开的,不是因为这些因素,只是因心认定了楚国,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。

  屈子有他的傲气,有他的才华,他是朝饮坠露,夕餐菊之人。

  只是时不当兮,只是世溷浊。

  他不认命,他仍旧鸷鸟不群,他仍旧九死未悔。

  宋玉好像明白了,屈子不是愚忠,真不是。看的那么透彻的人,怎么会愚,只是不为世所解罢了。

  秦军攻入郢都时,屈子投江的消息,紧随而来。

  宋玉已随人撤出郢都,本该安全了,心里却还不安,甚至惶恐。

       楚国,还能坚持到几时?

  世人或感慨屈子忠君,或感慨屈子忠国,也或嘲讽屈子失败无能。

  可不是的,宋玉无数次在心里默念。屈子,忠于的是自己的那颗心。屈子,成功于一生未负于心。

  至于失败无能的,是屈子,还是楚国?一个无望之国失败,还是一个亲自掐灭一线生机的国家失败?

        宋玉又想起了初次见屈子的场景。

        屈子行于风雨,在此入了宋玉的眼,明明那么落魄,斗笠蓑衣都是破破烂烂的,却偏偏穿出一身道骨仙风。好似风是他的陪衬,雨是他的同伴,而皇天后土是因他而存。

        又那么笨拙的人,写起诗来行云流水,安慰起人来手足无措。就那么,将离家出走,伤怀又倔强不低头的宋玉,不问过去,带在了身边。

        宋玉执起笔,在竹简上挥洒墨色信念。

  “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而未沫……”

  “魂兮归来!去君之恒干,何为四方些?舍君之乐处,而离彼不祥些!”

  “魂兮归来!反故居些。天地四方,多贼奸些。”

  “人有所极,同心赋些。酎饮尽欢,乐先故些。魂兮归来!反故居些。”

  “……魂兮归来,哀江南!”

  写尽,宋玉将笔重重扔在案上,咳出一口鲜血来。

  赭简,墨痕,赤血,刺眼,刺眼极了。

  外界危机四伏,国内安宁和乐。明明无望达成这般景象,何苦编织幻境?何苦招魂?

  “何时俗之工巧兮?背绳墨而改错!”

  “何时俗之工巧兮?灭规矩而改凿!”

  真实,这才是真实。

  魂兮归来!魂兮归来!归于彭咸故居!归于尧舜明君!



——end




*有关《楚辞•招魂》的作者,主要认为是屈原或宋玉,我选的是宋玉 。并且无视时间线和年龄差。

*写的有点过激了,太难了,要准确形容屈原的品格qaq


还有一个冰镇的原原哦→【不沉江】 




评论(9)

热度(133)

  1. 共1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